呼和浩特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药流通业兼并重组将更激烈已为大势所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公益援助

医药流通业兼并重组将更激烈已为大势所趋


我国医药连锁企业发展规模最大的拥有1000家店以上,而大部分都在50至100家之间,年销售额大部分在8000万元以下。有业内人士提出,整个医药流通行业亟需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品牌意识。很明显,医药流通商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已为大势所趋。  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在经历了六七年的高速发展后,已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全国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已发展至600多家,规模最大的已拥有1000家店以上,而大部分都在50至100家之间;批发企业1.2万家,规模最大的年销售额在4亿至6亿元,大部分则在8000万元以下。然而,随着业态的不断提升,产业资本的介入,加上中国加入W TO,预计2005年全国医药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医药流通业的重组兼并将更加激烈。  综观全局,在这场"快鱼吃慢鱼"的角逐中,2005年药品销售下滑、利润被进一步挤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会使一部分医药流通企业走向被兼并和倒闭的结局。这毫无疑问,要求医药流通业尽快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批发企业实施代理配送制,零售企业提倡连锁经营制仍是今年医药商业变革的重头戏。  另一方面2005年医药流通业将面临真正的考验,因为随着分销领域的全面放开,国内企业将开始和外资企业同台竞争。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之前迅速整合国内医药市场资源,做大做强仍然是今年医药行业的中心任务。医药商业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场控制力,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可控权。  对此,国药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卢胜锋说,今后生产厂家与医药流通商应建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医药流通企业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必须具备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多种应变能力,同时对上游生产单位具备反制能力,从而构筑起便利、快捷、高效、完善的销售络及稳定的利润结构。广东本草连锁药业副总理杨彦新也说,整个医药流通行业亟需优化组织结构,实施企业间的并购、联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尤其需要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强化品牌意识,引进特色服务,大幅度减少流通费用,以抵御跨国医药商业公司的冲击。很明显,医药流通商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是大势所趋。  广东省连锁协会会长孙雄认为,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无论是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还是服务水平,都无法同发达国家药品流通企业相提并论。在这种环境之下,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未来几年,我国将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目前,各个行业的产业资本已纷纷进入到医药流通行业,其中以身居医药流通行业的上游供应商生产制造企业为最。如上海复星实业除了常规收购、特许加盟等之外,还与拥有1000多个连锁点、国内最大超市经营公司联华超市联姻,合资组建了上海复星药品零售连锁经营有限公司,依托联华超市强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及经营点,发展医药连锁经营。这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分配,无疑能迅速打造起一个资本雄厚的医药流通业品牌。  广东金康连锁药店总经理郑浩涛认为,2005年外资进入,淘汰将不可避免。医药行业多年来处于"小、散、乱"的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医药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做大品牌。国内医药流通业发展没有后劲,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然而今年外资医药流通业将被允许进入中国,从正面的角度来讲,对提高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有积极意义---为我们带来了技术、资金和管理,但同时也对国内的医药流通企业造成了很大冲击。  面对严峻的形势,变革是不出局的惟一出路。据了解,对渴望做大做强的医药流通企业而言,还面临两种发展瓶颈。一是专业人才缺口大。医药商业企业在连锁规模化扩张的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数量不足。二是目前我国医药商业的物流系统尚未完善。  医药批发企业利润低,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物流成本在销售总额中的比重太高,这要求医药批发企业谋求发展只有规模经营。因为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与经营规模有一定关系,在固定费用的条件下,所经营的商品越多,平均每个商品所负担的费用就越少。要满足客户需求,就必须做到加快商品流通、降低库存积压、加速资金流动。  (中国商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