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病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病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方面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白2010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发病6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使用过抗血小板治疗的125例定为观察组,将未使用过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人133例分到观察组,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改良后的Rankin量表进行。结果观察组病人在溶栓90 d内的颅内}m血率、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分别为11.2%、5.6%和5.52%,对照组分别为8.27%、4.51%和5.93%,该两组上述指标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于病前实施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静脉溶栓效果影响较小,可以不作为静脉溶栓的参考指标。
中国论文
[关键词]血小板: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07(c)-
目前,脑卒中应经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有着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预后极差。通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的静脉溶栓方法,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已被广泛认可,但在患者发病前,如果已经给予了抗血小板治疗,是否会对后期的静脉溶栓效果产生影响,一直有不同的争议。为分析并研究病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方面的影响,该研究对于该院2010年9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所收治的发病6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使用过抗血小板治疗的125例定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共70例,女性55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5.7±4.8)岁,将未使用过抗血小板治疗的133例定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54例,年龄为44~81岁,平均年龄为(57.1±4.9)岁。
1.2 纳入标准
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于发病6 h以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在4分以上;在溶栓治疗开始时,患者的脑功能障碍已经持续存在30min以上,经过头颅CT检查,已经将颅内出血(包括头颅CT显示未超过大脑中动脉支配区1/3面积的低密度变化)排除: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书签字。
1.3 方法
对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别给予尿激酶(UK)与纤溶酶原激活物(It-PA)等静脉溶栓治疗,将100万~150万U尿激酶置于0.9%的生理盐水100mL中,于1h内进行静脉持续泵入;rt-PA根据0.9mg/kg剂量,不得超过90mg,大约10%的剂量在最开始的1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的剂量通过微泵持续滴入60min。
1.4 疗效评价标准
溶栓预后的效果通过Ran kin量表(即mRS)进行评价。Rankin评分值在0~1分即为溶栓预后效果良好,评分值在2~6分为溶栓预后不佳。安全性的评定主要参照患者溶栓以后90d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病死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溶栓90d内的颅内出血率、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分别为11.2%、5.6%和5.52%.对照组分别为8.27%、4.51%和5.93%,该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患者发病前,若使用过抗血小板类的药物,该类患者的年龄通常更大,而且通常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等病史,这部分病人的收缩压在静脉溶栓前一般较高,因此通常合并有很多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脑血管事件,在临床上普遍受到较高的重视。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出血率、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是评价溶栓效果的重要指标。该研究结果表明,于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观察组病人,在溶栓90d内的颅内出血率、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分别为11.2%、5.6%和5.52%.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这和Lee K Y、官威等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也说明,在发病前已经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溶栓90d内的治疗效果基本没有影响,可以不作为静脉溶栓的参考指标。且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可受益于静脉溶栓。
此外静脉溶栓时,溶栓后继发性出血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该研究中,病人发生颅内出血的概率为11.2%,远远高于乔潜林、Sanak D等研究中的2.4%的几率,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该研究确定的溶栓时间窗定为6h,要长于等研究推荐的4.5h的时间跨度,这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观察。
该研究可能的局限性在于首先是该研究样本选取区域小,病例样本少,不具备多中心、大规模、随机性、前瞻性的对照性系统性的研究:其次是并不是全部患者都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导致研究者无法正确评估溶栓后血管阻塞再通状况,以及更加准确的分析发病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静脉溶栓再通的关系还有早期再通和溶栓后颅内出血之间的联系。另外该研究中并没有对抗血小板药物进一步分类实施亚组分析,还有就是研究中样本数的差异较大,总之,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统计比较的误差,该研究也将在以后的研究中予以加强。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在发病前已经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溶栓90d内的颅内出血率、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对于静脉溶栓仍然是安全和有效,该指标可不用作静脉溶栓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