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呼和浩特的朋友圈变大了张呼高铁日均 [复制链接]

1#
年12月30日,张呼高铁与京张高铁同步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北京至呼和浩特高铁全线贯通,呼和浩特至北京“复兴号”高铁列车最快2小时9分即可抵达。记者从中铁呼和浩特局了解到,“复兴号”高铁列车开行以来,每天始发各趟高铁列车日均发送旅客1.2万人次,客座率75%以上,曾经的马背民族实现了“风驰电掣”的历史跨越。新坦途,千年古道蜕变“草原新丝路”“记忆里还是那种老站房,如今站在这儿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很梦幻……”高铁开通当天,年过九旬的铁路老前辈魏天成驻足呼和浩特东站广场,离开内蒙古20多年,如今再次回到故土,老人被草原铁路的变化深深触动——从京绥铁路到京张、张呼高铁,“草原新丝路”见证了中原文明与游牧文化的交融!年,京绥铁路修通至绥远(今呼和浩特),火车汽笛声唤醒了内蒙古大草原,马背民族开启了新的“铁马征程”。年,张呼高铁开工又一次拉开了草原高铁的建设大幕,呼张客专公司会同17个参建单位、数万名草原高铁建设者们从隆隆寒冬到炎炎烈日,从草原腹地到大山深处……5年风雨兼程、5年砥砺奋进,他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他们战严寒、斗酷暑,集聚智慧、力破难题,为“草原新丝路”高铁建设铸丰碑。从北京北至呼和浩特东,跨越座桥梁(含框架),穿越39座双线隧道……2小时9分,刷新的不仅是速度,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的出行体验。新战略,绿色工程筑就生态安全屏障张呼高铁途经阴山山脉和“三北防护林”,是华北地区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面对张呼高铁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风沙肆虐的实际,设计初期,张呼高铁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施工建设中,既保障施工质量,又保护生态环境,还兼顾外观之美,经过充分论证、综合考量后,架桥、凿隧……实现了生态文明与高铁发展的“和谐共生”。张呼高铁的“绿色名片”——赛罕塔拉特大桥,跨越霸王河、穿越黄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全长13.82公里,简支箱梁孔。为保证不破坏污染河道,桥墩一侧设置水中施工栈道,栈道底部设置涵管,水面线以上部分采用沙砾填筑,水位线以下采用草袋填筑。为了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和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张呼高铁在黄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3公里多的狭长地段设立了9个涵洞,每米设置一个供动物通行的通道,把对保护区整体生态系统分割、占地等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了生态文明与高铁建设的深度融合。新格局,区域发展画出“省际同城圈”由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使“双城生活”乃至“多城生活”逐渐成为自治区百姓的新风尚。从大数据中心城市乌兰察布到“魅力青城”呼和浩特,再到“草原钢城”包头,高铁串起一颗颗“草原明珠”……为区域协同发展构筑新格局,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内蒙古进京高铁正式开行,对于密切我区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联系,改善群众出行方式、提高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上将全面促进区域间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百姓的生活方式上“朋友圈”越来越大。“复兴号”高铁公交化开行,推动了我区旅游由“慢旅快游”向“快进慢游”转型升级,使草原旅游“说走就走”,使得游客“一线多游”的梦想成为现实,也使得我区中西部地区的“假日经济”迅速升温。京津冀及晋北地区旅客可实现内蒙古草原“一日游”,让“换地过周末”成为可能。草原高铁开通,带给呼和浩特的红利有哪些?下了高铁怎么走?公交地铁这样乘张呼高铁开通后,迎来很多南来北往的旅客,那么,出了呼和浩特东客站怎么走?记者进行了采访。据了解,呼和浩特火车东客站站场按高速场、普速场横列布置两场互联互通。北侧站场为普速场,设计为3个站台5条到发线;南侧站场为高速场,设计为6个站台11条到发线。车站布局由客运站房、无柱雨棚、站台、旅客地道等组成。站房采用高架候车与线下出站布局方式,即“上进下出”的形式,将车站分为高架层、站台层、出站层三个层面,站房总建筑面积为9.83万平方米。形成集高铁、地铁、公交车、出租车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和零距离换乘。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5路、22路、28路、83路、K5路、80路、路共7条公交线路通往呼和浩特火车东客站。同时,为方便旅客出行,公交公司还增加了夜间公交车次,实时对接高铁列车到站时间,新增火车东客站夜间线路(火车东客站~火车站)三个车次,参照火车东客站新运营时刻,分别分六个时段20时20分、20时40分、21时、21时40分、22时10分、23时运行,届时,市民可乘坐夜间公交直接到市区。另外,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上行呼和浩特火车东客站首班车到站时间06:08,末班车到站时间22:08,下行呼和浩特火车东客站首班车06:09,末班车到站时间22:09。乘客可根据时间和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乘车方式。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