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谈谈平仄和对联中常出现的病例(下)
主讲:老世空间
大家好!接上一堂继续为大家补一节平仄课,并分析对联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我坚信,大家通过我们的联墨双修大讲堂学习,能有点滴收获。
一、探究平仄问题
1、不懂平仄的根源
平仄是诗词联学习中最基础的常识,不知平仄基本就不懂古诗词。它是研究和探讨国学的一道鸿沟,倘若越不过此关,楹联、诗词、曲赋,甚至于书法、绘画想更进一步,是不可能的。例如,很多师友作古体诗的时候押不对韵就是因为没有平仄的概念。特别是作为广东人,语种本身就具有天然优势,但有些师友还是过不去,其根源在哪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但是,一旦掌握了平仄,您的诗词联各方面,立刻就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我们有不少师友都有很深体会。特别是即将进入词阶段的学习,那些词牌全部以“平、仄、中”标注,花花碌碌,您如果连最基本的也看不懂,技巧之类更无从说起。
其实,平仄好容易掌握的,关键是您肯不肯花一顿饭的工夫去做,有否按照指引去做,能否端正怕平仄的态度,在实操中有否勤于对入声字的积累。
(举例见小黑板)
2、什么是平仄
平仄的定义众说纷纭,谁也说不服谁,每一种说法都引经据典,但总是让人一知半解。我把它归结为三个要素,须谨记:
①平仄是中华国学诗词联曲赋中用字的声调。
②平指平直,仄指不平、曲折(“仄”是“侧”的本义字)。
③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即“平、上、去、入”。我们对应普通话与广州方言详细比对下:
第一个平(在广州方言中也有上平、下平之分),也相当于普通话除极少数入声字以外的阴平、阳平,这就是平声。
其余上、去、入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即广州话的上上、下上,上去、下去,上入、中入、下入(加其他七大方言区中极个别入声),相当于普通话上声、去声加散入四个声调中阴平阳平里的少数入声,这些统称为仄声。
具备以上三个要素的平声和仄声简称平仄。(举例见小黑板)
3、界定平声和仄声的几种土法
提供几种土办法供各位师友,扫除诗词联中的平仄障碍,仅供参考:
一是所有师友必须下载一个打字时带普通话拼音的“打字输入法”。初学者只要看到打出的字,拼音上的声调(“-”表阴平、“/”表阳平)为平声,拼音上(“v”表上声、“丶”表去声)就是仄声。在此基础上,成诗后检查下平声中有没有入声。因为入声分散到了普通话四声中,但为数仅四五百个,不多。平声中的入声字约占入声字一半左右。
二是讲广州话、对普通话不熟悉的师友,判断平仄。平声:发声尖而高亢、悠扬,能无限拉长的,如清、程,央、阳。仄声:发声短而低沉、压抑,不能无限拉长的,如请、秤,养、样;更短更促,大部分发声吞回再由鼻音送出的为入声,入声也是仄声,如八、约、一、读、入。
三是既会讲普通话,又会广州话师友,那就结合上两种方法兼用。特别遇到平声中的字判断是不是入声时,用广州话读一读就能准确判断。
四是讲普通话、不会广州话包括原母语为普通话后来才学会广州话的师友,可通过普通话什么声母与什么韵母搭配方式判断入声字。除了入声,普通话阴平、阳平绝大部分是平声;普通话上声、去声全部是仄声。怎样搭配大家可上网去查,不展开了。当然,因为入声字极少,用死记平声中入声字或多练习活记结合方式,亦不失为好办法。(见平水韵入声部)
五是下载平仄、词性、用韵相结合的检测链接工具,把联诗词放进去一检就就准确了。
4、平仄的美学价值
汉语的特点是有声调,因此古人充分利用这一点,分出平声和仄声,在写古典诗词的时候,规定了哪些地方必须是平声,哪些地方必须是仄声,一个句子当中平仄相间,相对的句子则平仄相反,这样读起来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朗朗上口。(举例见小黑板)
5、平仄的避忌
联诗均忌“孤平”、“三平尾”、“三仄脚”,词曲对平仄更严格,词牌、曲谱均以字位限定平仄。这由于联诗每一个句子字与字搭配、句与句之间搭配遵循“马蹄韵”两两相粘相对结构所决定。判断联诗是否合乎平仄、有没有犯忌时,无论句子长短,先从后字至前字截成五言句再鉴别;还须除开韵句里最后一个韵字(即不计韵字)再鉴别。前几课已多次提及,不展开了。
下阶段,我们进入词曲学习,全都是“平、仄、中”这些字眼了,不懂平仄是不行的。
二、对联病例分析(续)
10、三平尾三仄脚及孤平
犯“三平尾”“三仄脚”是病联。
病例一:
共谋发展大计,
同谱腾飞新歌。
病因:犯了三平尾、三仄脚句病。
病例二:
琼花/一夜开南陌,
羌笛/数声傲北疆。
病因:以五言计,下联除了韵字“疆”外只有一个平声,故孤平了。
可改成:
琼花一夜开南陌,
羌笛三声醉北疆。
对联是否有孤仄、孤平之说,目前分成两派,尚未有定论。但诗词一定不能犯。
病例三:
雨霁山前闻燕语,
云销寺外听禅音。
病例四:
雨霁山前闻燕语,
风来岭上观花开。
初习诗联者很容易犯“三平尾”、“三仄脚”或“孤平”,注意使用检测工具认真检校。可改为:
雨霁山前闻燕语,
云留寺内悟禅音。
或
雨霁山前闻燕语,
风来岭上赏花魁。
11、刻意造雷
为了设置或解除机关,而不顾内容、也不管是否自然规律合适,生硬地设置和破解机关(地雷)。
病例一:
雾锁山头山锁雾,
云浮石面石浮云。
病因:这是某文艺群的对联练习。上病联的石不可能浮在云上,不合自然规律;如果理解为石上浮云,又破坏了上联的意境,显然不能理解成这种意思。这样对才合:
雾锁山头山锁雾,
林藏虎尾虎藏林。
虎尾是借用了“虎尾溪”,在台湾中部,理解为“虎尾兰”亦可,这样就自然了。有些师友这样处理写亦佳:
雾锁山头山锁雾,
花开陌上陌开花。
或:
雾锁山头山锁雾,
花开谷底谷开花。
再举一例: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海面海连天。
这样写远了点,这里是写山,你却联去了海,大海一望无际,山海互景有点远。虽然下联读起来非常舒服,但还是有点隔景了。可改为: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面水连天。
病例二:
夏日长秋葵,春花绽放如冬雪;
前庭观左传,后学修为媲右*。
病因:这是我六月中在联都网上对的一联,对句对得优秀,但出联有问题,点评者也谈到“此出联前后分句缺乏关联,只是简单排列了春夏秋冬,炼意上实非上乘”。
夏天生长秋葵,没错;夏天绽放春花就不合适了。可改“春花”为“春宵”(春宵一刻为晚上的意思)合理些,试调整下出句“夏日长秋葵,春宵破蕾如冬雪”。秋葵花瓣的颜色主要有红色、白色、粉色及紫色,它白色的花在晚上绽开象冬雪一样。破解联中机关,选词及炼字是关键。修改后变为:
夏日长秋葵,春宵破蕾如冬雪;
前庭观左传,后学修为媲右*。
病例三:
夏日长秋葵,春花绽放如冬雪;
前贤夸后辈,左手挥毫胜右*。
病因:这联也评为优联,可能是评者一时失误,或者是好联不多凑个数,实为病联。书圣王羲之因东晋时领右将*,别名王右*。书圣这座高山是目前为止没人越过的,这联夸大其词。作品与所题对象名实不符,无限吹捧,芝麻说成西瓜,成了另一种病联,也属“雷联”,问题出在“胜”和“挥毫”三个字上,炼字功夫未到。可改为:
夏日长秋葵,春宵破蕾如冬雪;
前时夸后辈,左手挥毫胜右贤。
前贤、右贤多指已故的有名望者,已故之人怎“夸”?故改为前时、前年为妥。不展开详述了。
12、强弱失当、头重脚轻
上下联在内容如言事范围、思想深浅、抽象具象、感情浓淡上强弱大小相对失当,会造成上强下弱。
病例一:
有副获奖的环保联:
改造环境,更须保护环境;
征服自然,还要珍惜自然。
病因:上联用了“更”,下联用“还”,上强下弱。修正:把“更”与“还”对换位置,下联才略胜上联语气。此外,该联平仄也有问题,不再详论。
病例二:
万仞惊峰承日月,
一株柔柳伴花枝。
病因:前句高唱,后句低吟,造成上强下弱。当然,下联用力过猛,也应避免。我们作业中也有不少病句。
病例三:
夕阳山影瘦,
归艇竹筐肥。
病因:上强下弱。上联大气,下联取景范围过窄,可改写渔人欢快心情,自然是收获满满,意思没变。可更正:
夕阳山影瘦,
水泊晚舟轻。
病联四:
日落依山在,
船漂水面中。
病因:上强下弱,上联气势磅礴,下联设景平平。可更正:
落日依山在,
归舟唱晚留。
值得注意的是:长短句搭配,在句式的选择上如长句在前,短句在后,也容易犯整个联句形式上失衡,出现头重脚轻。
长短句搭配要得当,有起承进收体现在联句里。长短句搭配无定法,但通常是长句在后,短句在前,如果用三、两字收尾,要有分量,非高手莫为。特别是双句联,尤不宜用短句前后都是同样字数的句式,弄不好最显呆板。段落层次结构要有序,亦防个别意义上重复。欣赏几副长短句好联:
例一:清·张兆鹿题莫愁湖联
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
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
例二:清·程文炳楹联:
六代莺花,并作王侯清净地;
一湖烟水,荡开儿女古今愁。
例三:清·佚名楹联: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13、联句结构混乱
短语(又称“词组”)结构混乱,例如出句中是主谓结构的,对句中却用动宾结构应对。出句中是并列结构的,对句中却用偏正结构作对。或句子意节律不一致,等等。都会造成结构混乱。
(1)上下联用词不可过近或过远
在分析这一病例之前,有必要再谈谈作业中在词性使用上,虽然用对了,却仍然出问题。
病例一:
龙母福祥通四海,
天湖隽秀胜三江。
病因:对得太近了。属于同类词过近使用,使得上下联几乎句意重复,这种现象即属于我们上一讲的“合掌”。可改“四海”为“四境”。
病例二:
几处春莺啼细雨,
一行秋雁过苍山。
病因:对得太远了。联中“春莺、秋雁”从时间上将上下联的距离大幅度拉开,一个春一个秋,造成的“隔景”。可改为:
几处春莺啼细雨,
一痕小棹点烟江。
(2)上下联句子结构须一致
病例三:
春回大地诗行绿,
彩笔喜描画卷红。
分析:此联“春回大地”与“彩笔喜描”,在短语结构上混乱。可改为:
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画卷红。
(3)意节律或句式结构须一致。
从上次小黑板中,我们发现:楹联、宋词、元曲都带意节律,也允许领字出现,允许有意节律+诗律+马蹄律;而格律诗没有意节律,只有诗律+马蹄律。前日某诗联群康老师以河南省水灾为主题出了一道题让大家去对,出句是:“求流水对,出句:天教达道成洪泽”。
出句分析:
出句分析:天教/(达道成洪泽),这里的“教”有让的意思,“成”是隐喻词成为的意思,“达道”是通畅的道路,“洪泽”即大湖泽,一片汪洋,句子是个比喻句,全句意思是老天让通畅的道路成为一片汪洋。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短语+动词+形容词名词短语。
病例四:
天教达道成洪泽,
雨伴狂风造水城。
病例五:
天教达道成洪泽,
*令神兵战水城。
病例六:
天教达道成洪泽,
众锁蛮龙复故园。
对句分析:病例四,雨(伴狂风)/造水城,雨→造水城,狂风→造水城;病例五,*令/(神兵/造水城),神兵→造水城;病例六:众/(锁蛮龙)/(复故园),众锁蛮龙→复故园。三组对句第三至第七字也没构成比喻句关系,对句与出句句式结构完全不同,这就是意节句式组合上出现失误。如何对好?下面是拙联:
天教达道成洪泽,
众济同舟媲宝衢。(媲可用胜替代)
另一位师友对句:
天教达道成洪泽,
众使荒芜返故园。(返改恰或若更妙)
分析:众济/(同舟媲宝衢),众使/(荒芜恰故园),括号内五字也成比喻关系。平仄各项合格,意节律也合格。罡风师友也作了一副好联:
天教达道成洪泽,
世许神兵变救星。
此出句令许多联家跌入陷阱,主要是对句意节上出现混乱。
三、作业布置
出句: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Z)
对句:(求下联)
(附)对联九习作点评
一、出句分析: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此联句为网络出句(Z),它曾出现在今日头条三年前的悟空问答上,作者未详考证,但这不影响它出句巧妙和意境开阔。
在词性方面,“水影花枝”中的“水影”,可解释为:1、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地面的幻景,与海市蜃楼差不多。《晋书·苻坚载记下》最早有记载:“长安有水影,远观若水,视地则见人,至是则止。”。2、水中倒影。南朝梁何逊《夕望江桥》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唐戎昱《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诗:“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3、“影”作动词时,有描摹、照射、晃动的意思,可理解为“水晃动花枝投影”。由此,“水影花枝”既可理解为并列结构,也可理解为主谓宾结构,并与后一分句均配合得来,后一分句的意思是“不阻碍鱼游但难让鸟筑巢或休憩”或“不阻碍鱼游却让夜鸟感到为难”。对句则要求与之词性相同或基本一致。
在平仄方面,“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短句韵脚“鸟”与“枝”平仄为“平仄”,依马蹄韵。对句平仄要求与之相反。
纵观所对之联,甚好,基本上能正确用“词性相同”和“平仄相反”去对,达到了训练目的。下面,逐一点评下。
二、对句点评:
1、严世洪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天街海市,只宜神往莫栖身。
点评:自对不点评
2、毛小聪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图藏白虎,能平狼戾镇顽猴。
点评:平仄词性可以。“白”为形容词,宜以名词替。优
3、陈月继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云浮佛祖,能防孽恶易降猴。
点评:俱合。佳
4、余秀江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丹描佛像,能防妖惑可驱魔。
点评:俱合。佳
5、梁艳芬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镜朝碧落,能观月起易留星。
点评:平仄词性可以。“碧”为形容词,宜以名词替。优
6、顾三直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山间云朵,无拦鹰啸易迷人。
点评:俱合。佳
7、莫艳芳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湖光山色,且观蝶戏欲飞蜂。
点评:俱合。佳
8、蔡煜光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心存佛念,能为众渡已成舟。
点评:平仄词性可以,“已成舟”与“心存佛念”有点牵强。一般情况下,具体事物以具体去对,抽象的用抽象去对为宜。优
9、封必元
水影花枝,不阻魚游难宿鸟;
云山雾海,能遮燕窜易留星。
点评:俱合。佳
10、倪小君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镜缠容貌,尤怜颜老怕归人。
点评:俱合。佳
11、梁建英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云霄蜃阁,唯呼鹤去好陪仙。
点评:俱合。佳
12、陈启荣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崖飞瀑布,能推景动可生虹。
点评:俱合。佳
13、吴翠香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风吹树叶,可听蜂响乐家人。
点评:俱合。佳
14、钱桃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风吹云雾,可观蝶舞遇鸣蝉。
点评:俱合。佳
15、黎金洪
水影花枝,不阳鱼游难宿鸟;
风摇树叶,能招蝶舞弃鸣蝉。
点评:俱合。佳
16、陆仁业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图描肉饼,未填人欲少沾蝇。
点评:俱合。佳
17、李桂仲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风摇柳树,只能燕舞莫藏蝉。
点评:俱合。佳
18、张国盛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柳絮垂帘,无妨雾滚漫弥山。
点评:平仄词性可以。“漫弥山”与“难宿鸟”结构不一致,需调整下。优
19、钟炳钦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云遮老树,能供蝉聚易栖鸦。
点评:词性平仄可以。“老”为形容词,老树改柳树,或其他树。优
20、陈胜时
水影花枝,不阻鱼游难宿鸟;
蜃楼海市,可观云变勿行舟。
点评:俱合。佳
(/7/30-8/2点评:老世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