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呼和浩特的房价还在四位数的中游偏上晃悠。彼时,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可售住宅库存高达12万套,按平均每月成交套的去化速度计算,消化这些可售住宅至少需要10年。这也成为吃瓜群众认为的,呼和浩特在全国第一个解禁了房地产限购令的理由之一。
而把这一事件催化到让房地产圈以及购房者感到“震惊”的报道,则是第一财经日报采写的文章。标题是《呼和浩特存量房够卖十年:本地人很多有三四套》!
直到今年,央行才表态,全国户均拥有房产1.5套,呼和浩特却在6年前就圆满并翻倍完成了任务。对于去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的呼和浩特来说,这是多么魔幻的场景。
现在,却感觉,购房者莫非是看了一条假新闻:
年,不仅是呼和浩特市区的本地人在买房,还有来自周边旗县,甚至是内蒙古全区各盟市的金主们都到呼和浩特买房。其热闹程度堪比很多年流行的小游戏“抢车位”,抢到就是赚到!
在呼和浩特购房者眼里,房产是硬通货,虽然如今有些“通胀”,但是依旧十分靠谱。两年前,呼和浩特房价就涨到了五位数,而且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态势。而呼和浩特本地人的房产保有量是不是又增加了,一直都是个谜团。
这里需要澄清的一件事是,当有人说自己有多少套房时,其并不是真的说拥有的物理意义上的房产数量,而是指拥有的房本数量。就是随时可以上市交易的房产数量。
年,官方表示,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市场历史遗留问题涉及13万户,涉及居民50万人,约占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的1/6。年,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增至个涉及38万户。
按照年的口径计算,38万户涉及的居民将近万,占到呼和浩特人口的一半。换言之,把“呼和浩特本地人有三四套房”的说法按底线减半,正符合央行户均1.5套房的标准。
今年4月,顶层房地产监管部门发文表示,要全面采集楼盘信息,建立健全楼盘数据。网签后即时备案,你有几套房一目了然。而有分析称,想要真正实现新房、二手房、在各自办公场所现场网签备案,推进难度很大!
问呼和浩特人:你有几套房?呼和浩特人会有点懵圈地说:包括没房本的吗?
在呼和浩特遗留办转办的46个房地产历史遗留的“回迁难”“入住难”项目。截至目前,已解决了.52万平方米,套住宅,共32个项目。可是,呼和浩特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三难”的最后一难“办证难”,却没有被提起。
也就是说,呼和浩特本地人的到底拥有多少本房产证的谜团,依旧讳莫如深。
而且,这还有官方背书。
呼和浩特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月召开的“年第三次房地产市场分析联席会议”消息称,会议明确,要进一步完善商品房网签数据,严格按照统计局统计标准和相关要求,对新建商品住房实时网签成交价格进行统计,但遗留问题项目不计入实时网签统计范畴。
众所周知,二手房交易必须要网签,也是办理房本的重要过程之一。也就是说,即使是呼和浩特本地人有多套房产在手,无法流通上市交易,房子也就只是钢筋水泥。
新华社在去年底的消息称,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全市已解决“办证难”问题个,涉及住宅面积.78万平方米、居民20.3万户。
问题又来了,一方面不网签,一方面20多万户的“办证难”问题解决。呼和浩特人有牌有面还有证的房产到底有多少?“呼和浩特本地人有三四套房”?绝对是假的!都是漏了这几条重要消息惹的祸,可是,哪条消息才是真的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房价,铁口会断房。”我是铁口断房,每日陪你判断呼和浩特房产趋势。今天的房,就断到这里。灵验不灵验,时间来考验,老铁们拭目以待。特别提示:看完文章,评论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