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谓了。
呼和浩特楼市10月份的最大看点也就只剩下是不是零成交了。
不平凡的时间节点,居家的市民们不再讨论房价,而是担心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基本生活物资价格如何、何时到位的问题。
呼和浩特房地产的现在,就是这么“潦草”。未来前路未卜,无法琢磨。想要探寻呼和浩特房地产的方向,只能从过往的数据里找答案。
国家统计局的9月呼和浩特房地产数据是,新房房价比8月上涨了0.1%。
貌似房价止跌回涨了。但是,这种房价的回涨,是以呼和浩特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82.46%,环比下降25.93%;成交套数套,同比下降83.62%,环比下降22.74%为代价的。
换言之,就是成交的房产只属于个例,代表不了呼和浩特房地产的整体表现。未成交的,才是代表楼市的多数派。而多数派却只能趴窝,插标卖“房”,等待识家。
天前,呼和浩特新晋地王中实置业,花了5.7亿买了不到60亩地。而如今土拍市场上的溢价地块已经绝迹,能够底价成交都要千恩万谢。
房企对买地失去兴趣,而在卖房大业上,大规模集中开盘景象也绝迹于江湖。新盘不入市,去化吃老本,降价幅度不敢太大,买赠又投入不起,呼和浩特的房地产市场就是这样的不尴不尬。
呼和浩特楼市什么时候沦落如斯了?
如果没有对比的话,在房地产几乎全部“躺平”的时候,呼和浩特房地产就这样悄悄地“沉”下去,并不会多扎眼。但谁让距离呼和浩特西南公里的一个地方,房地产却逆势觉醒了呢?
这下,房价跌了20个月的呼和浩特房地产,不淡定了。
这个地方叫“鄂尔多斯”,曾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之为是“一座现代的*城”,被英国BBC称之为是“中国最大的*城”。
年前,鄂尔多斯以“羊煤土气”起家,“鄂尔多斯模式”被媒体广泛报道并广为人知,当时鄂尔多斯的房价也在一系列资本加持下,高达万元以上。
后来的事情,老铁们都清楚了:在资源价格不振,金融断链的影响下,鄂尔多斯房价一下子跌去7成,新建的康巴什新区大量地产项目烂尾。存量住房与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0∶1、康巴什空置率一度超过70%、存量消化需要3~5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楼市无力回天的烂尾城市,现在却在全国房地产业一片哀鸿的萧条场景下,“风景这边独好”。
鄂尔多斯怎么做的呢?
从年开始,鄂尔多斯实行了长达10年的房地产休养生息。而鄂尔多斯在土地的供应上也摁了10年暂停键。用时间换空间,全力消化烂尾楼。
鄂尔多斯并没有把房地产当作支柱产业,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动基于羊煤土气的产业的升级迭代上。同时大力气提升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大手笔发展教育事业,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
借助棚改,启用“房票”,吸引非城区居民进城买房。为烂尾项目和相关机构搭建对接入住或投资平台,盘活项目。
鄂尔多斯是房地产暴雷较早的城市,也是经历了风雨,最终见到了彩虹的城市。在房地产提振乏力的年,鄂尔多斯楼市安稳如磐:今年1~7月,全市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1.9%;房地产住宅投资同比增长35.4%。
相较于房地产“灾情”远没有鄂尔多斯严重的呼和浩特来说,曾经的“*城”,房地产的再次崛起,是不是也能够给首府提出解决路径呢?
一年多的时间,呼和浩特楼市从“万人抢房”,如今成交成交跌去8成。呼和浩特人怎么也没想到,楼市的风光无限,不过是怎么也抓不住的镜花水月。
不是呼和浩特人不想买房,实在是前几年的消费能力被透支得太严重,“感觉身体被掏空”,即使是在房贷利率创新低,房企对房价让步的全面利好下,钱包的容量也不足以让购房者下达买房的决定。
想等到楼市的春天,至少得先过了这个冬天。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同样的道理,距离呼和浩特公里的鄂尔多斯对房地产的逆袭,也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的春风之一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房”为鉴可以看未来。用另外一个角度解析呼和浩特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