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飞天梦的温暖母港
TUhjnbcbe - 2023/10/2 17:29:00

zhu

逐梦天地间手可摘星辰

北京时间4月16日9时56分,万众瞩目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着陆点就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界内。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从这里出舱,经医监医保休整后乘专机返回北京。

内蒙古日报记者现场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场见证“感觉良好乘组”凯旋“摘星星的妈妈”回家。作为任务中的指挥调度用车和工程运输车,两台来自包头的北奔重卡也在回收任务中圆满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阿拉善当地很多民兵、警察、牧民直接参与了回收现场保障任务。

60多年来

伴随着

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的步伐

内蒙古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

为祖国的飞天梦贡献力量

并一次次见证着祖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来临之际

回望历史

无数个瞬间值得铭记

神舟起落是吾乡

内蒙古与载人航天的30年情缘

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年,“神一”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东风航天城发射升空,在太空中飞行21小时11分后安全着陆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草原。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13艘神舟飞船从内蒙古升空,飞船返回舱全部在内蒙古着陆。

◆从“神一”到“神四”的陪伴

内蒙古自治区民*厅退休干部朱安山曾经参与了“神一”到“神四”的回收工作。

“神一”回收。

“年‘神一’回收时没有经验,草原上走难免会碾压草场,但是牧民毫无怨言。‘神二’回收最辛苦,时间最长。‘神三’时,熟悉路况的牧民们自发组成了民兵搜寻小分队,他们骑着摩托车带路,后面是专业搜救队的车。回收成功后乌兰牧骑的演员们给搜救队献了哈达,场面非常热闹。‘神四’回收是在晚上,是冬天,很冷。车在雪地上跑,遇到网围栏我们就下车剪开给搜救队开路,大家眉毛上都结了霜。”朱安山回忆说。

“神二”发射。

他说,多次回收,内蒙古都是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搜救队搜寻返回舱、搜寻散落的器件,对方也赠送了飞行器回收相关物品给自治区作为永久纪念,现在这些珍贵的礼物在内蒙古博物院可以看到。

“神三”回收。

“神十”发射成功后,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时年80岁的戚发轫去“神一”落点寻根。落点掩藏在四子王旗草原深处,司机找了很久路,路途蜿蜒崎岖,但这位被外界称作“中国神舟之父”的老人终于圆梦了。他知道,那里的草原和人民准备了太久,他们一定给了飞船深情而温暖的拥抱。

“神四”飞船。

◆“神五”就落在我家草场,杨利伟和我说“谢谢”

“‘神五’就落在我家草场,离我家一公里不到。遗憾的是我当时不在家。还好,几年后杨利伟有机会要回他落地的地方看看。我听到消息后在‘神五’落点搭起了两个蒙古包,摆上了奶食和水果。”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丁吉嘎查牧民阿拉腾图雅回忆见到杨利伟的情景。

“神五”航天员杨利伟。

“陪杨利伟一起来的人有30多个,附近牧民听说后赶来有六七十人,人人争着和杨利伟合影,杨利伟进蒙古包喝了口奶茶,就忙着和人们合影了。我家里也珍藏着一家人和杨利伟的合影。当时杨利伟特意过来和我握手,跟我说‘谢谢’。”阿拉腾图雅每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都会很激动。

◆“神六”回收前神舟路通了

年“神六”回收前,自治区投资万元建成的乌兰花—红格尔回收场站全长65公里的三级公路举行了通车仪式。

这条路被命名为“神舟路”,为确保执行飞船返回舱搜救任务各种车辆的通行提供了良好保障。

“神六”航天员。

当年10月17日,大量回收车辆就是沿着这条路奔赴“神六”落点的。

◆“神七”回家的时刻

年9月28日下午17时37分,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神七”返回舱稳稳飘落在阿木古朗草原脑木更苏木阿玛伍苏嘎查。

“神七”航天员出舱。

为了“神七”安全着陆,配合专业搜救队,相关地区早早组建了余人的应急分队,定人、定岗为“神七”回家营造安全港湾。

19时48分,载着航天员的直升机起飞赴呼和浩特。呼和浩特的*区招待所已经为航天员的休息做了充足准备。

9月29日6时许,内蒙古自治区*委、*府和各族各界群众在呼和浩特市欢送航天员启程回京。当3名航天员带着自信的笑容向前来欢送的群众挥手致意时,现场沸腾了,蒙古族姑娘为飞天英雄献上了洁白吉祥的哈达,也送上了内蒙古各族儿女最真挚的祝福。

◆“神八”“神九”“神十”及0号备份郭忠来的故事

“神八”与天宫一号验证交会对接。

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点火发射后直入深邃夜空。此时,曾参加了之前所有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任务、在“神七”发射任务中担任0号指挥员的包头人郭忠来,就坐在天宫一号发射任务0号指挥员王*的身边。发射成功后,郭忠来说:“我当过0号指挥员,知道0号的压力有多大。这次坐在他身边,就是要让他安心。作为内蒙古人,能够看着这么多航天器在东风航天城升空,我心里的骄傲和自豪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聚焦“神九”航天员。

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八”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之后,天宫一号又相继和“神九”“神十”对接,进一步验证了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和应用性飞行技术。

“神十”发射。

◆苏日玛加布是东风航天城最早的“记者”

年6月11日,苏日玛加布在离东风航天城最近的村子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观看了神舟十号发射。他是额济纳旗的土尔扈特蒙古族,土尔扈特人曾经历经千难万险回到祖国怀抱,年,他们又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让出丰美的草场。而他本人,当时也被抽调到搬迁指挥部,成为了宣传组的一名成员。在搬迁指挥部的生活持续了两年。在这里点点滴滴的生活,被苏日玛加布刻印在一张张简报上。“后来有媒体采访我还说,我是东风航天城最早的‘记者’。”苏日玛加布老人笑着回忆。

额济纳当地牧民观看“神十”发射。

四子王旗则有一些从“神一”到“神十一”回收安保工作全部参与的“老神舟”。他们说,从神舟返回的前一天到它着陆被安全运走的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只能在车上吃、喝、睡,要确保神舟安全着陆回收。

◆史丽英服务保障神舟的难忘时刻

在内蒙古自治区民*厅工作了30多年的史丽英回忆起和神舟有关的日子心潮澎湃。

“我年任双拥办专职副主任,8月到岗,正好赶上‘神六’任务。这项工作涉及内蒙古自治区10多个部门单位和全区6个盟市18个旗县(市区)。自治区和有关盟市、旗县逐级成立了由*委、*府领导牵头,民*、财*、公安、交通、电力、通信、气象、铁路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保障机构。相关地区和部门都成立了搜救分队,制定了应急预案。”

“‘神六’‘神七’回收时我都是安排好着陆场的任务,再赶回来协调迎送航天员的活动。‘神六’是在毕克齐机场欢送航天员。‘神七’因为3名航天员在*区招待所住了一宿,所以第二天早上是在*招搞的迎送活动。每次迎送自治区主要领导都会现场看望慰问航天员,我们的组织协调工作经常是通宵达旦。”

◆“神十一”着陆在锡盟

年10月17日凌晨7点30分,“神十一”在东风航天城点火发射奔向茫茫太空。她和天宫二号约会的地点,在公里的轨道高度,这也是建造空间站需要的轨道高度,这比之前神舟十号运行轨道高了大约50公里。

“神十一”发射。

年“神一”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年“神五”载人飞行任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神六”突破多人多天飞行;“神七”突破出舱技术实现中国历史上首次航天员太空漫步;天宫一号试验短期驻留;神舟八号进行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神舟九号首次验证了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神舟十号开展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神舟十一号,要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的任务。

“神十一”要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的任务。

年11月18日中午13时59分,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的景海鹏和陈冬,从空间站运行轨道平安返回内蒙古中部草原。他们返回的地点,位于锡盟牧民白来柱和通嘎力格家的草场之间。中国由此突破了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技术,一步一个脚印走近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

之后,年,天舟一号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计划中“第二步”的收官之作,宣告了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

年5月8日13时49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着陆于东风着陆场,本次飞行任务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与神舟飞船相比直径扩大60%,可乘坐6至7名航天员,未来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服务舱模块,来适应近地空间和月球探测任务。

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紧接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携带满足3名航天员生活所需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平台物资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

“神十二”航天员出征。

◆“神十二”“神十三”都着陆在额济纳赛汉陶来

年9月17日13时30分,“神十二”在东风着陆场着陆,地点就在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牧民卫其勒格其家的牧场上。

年4月16日9时56分,“神十三”在东风着陆场着陆,地点仍然在赛汉陶来苏木。

飞船从内蒙古升空,航天员在内蒙古着陆,这是伟大祖国赋予内蒙古无上光荣的责任,从飞船升空的东风航天城,到飞船着陆的四子王旗和额济纳旗,从三易旗府为航天,到无条件退出着陆区,全力配合航天器搜索任务,保障祖国航天事业,内蒙古人民始终全力以赴。

“神十二”。

“神十三”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官,年,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4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根据任务计划安排,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下半年,“神十四”“神十五”还将在位于额济纳旗的东风航天城发射升空。

中国空间站天宫构型图。

从卫星到飞船再到探月工程

内蒙古与中国航天的66载情缘

60多年来

多颗卫星

13艘神舟飞船

1个目标飞行器

1个空间实验室在东风航天城成功发射

13艘神舟飞船、实践十号等卫星

探月工程的嫦娥五号等飞行器

都降落在内蒙古中部草原

或位于内蒙古西部的东风着陆场

◆义无反顾的大迁徏和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创建

66年前,年10月8日,在北京西郊,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紧接着,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选址到内蒙古额济纳这片土地。64年前,年,额济纳旗四分之一的人口、包括旗*府机关为东风航天城建设让地搬迁,他们赶着7万多头牲畜,辗转多年3易旗府所在地,才再次找到合适的居住地。几百年前,土尔扈特人曾经历经千难万险从伏尔加河流域大迁徙百转千折的回家;几十年前,深明大义的额济纳土尔扈特人为了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再次迁徙。宝日乌拉额济纳旗**机关旧址被做为历史的记忆留存,静静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

年4月24日21点35分,“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幕中飞向太空。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东方红》悠长的旋律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年,按照国防建设的部署,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迁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年,正是航天六院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这段历史在去年热映的影片《我和我的父辈》之“诗”中有详细描述。

作为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始建于年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称东风航天城,曾是中国第一个陆上导弹综合实验靶场)书写了许多个中国第一:中国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艘神舟飞船、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

30年前,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年,着陆场站大部队进驻内蒙古场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草原,仅仅4个月,便在内蒙古大草原腹地建成了中国自己的载人飞船回归港。此后,这片草原捷报频传。如今,在茫茫沙漠戈壁的东风着陆场,同样捷报频传。

作为中国航天器起飞着陆的温暖母港,茫茫戈壁、苍苍草原,诉说着祖国北疆内蒙古对中国力量的责任与担当。

◆飞天梦的参与者守望者

包头稀土研究院蒙稀磁业有限公司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研制生产了大量稀土钐钴永磁元器件;内蒙古有企业为航天员提供乳制品和肉制品;实践十号曾经搭载内蒙古的家畜体细胞在太空飞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曾经搭载内蒙古26个品种74份空间诱变育种实验材料在太空进行育种实验;在内蒙古的企业研制出的F-12高强有机纤维应用于火箭导弹的壳体和飞机结构件;来自包头的北奔重卡在飞船返回舱回收任务中承担工程运输任务……

内蒙古,一直是我国飞天梦的参与者和守护者。

年9月15日22时04分,中秋之夜,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东风航天城发射升空。内蒙古日报记者在发射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载人航天与国计民生之间有哪些具体的关联?发言人武平回答,载人航天的投入产出比在1:10到1:12之间,我国航天领域有几千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行业,航天技术可以应用于脱水蔬菜、卫星导航、天气预报等等领域。

◆晨曦中迎接“小飞”归来

年11月1日凌晨6时42分,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带着红白相间的降落伞,缓缓飘落在阿木古郎草原赵永*家的草场上,离“神六”落点只有大约3公里。因为她比神舟飞船返回舱小很多,被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小飞”。

“小飞”“回家”意义非同凡响。中国探月工程4年立项,分“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一号7年10月24日发射,圆满完成一期“绕月”使命后于9年3月成功受控撞月。嫦娥二号年10月1日发射,获得了世界首幅7米分辨率全月图,对嫦娥三号预选的落月区域进行重点探测。嫦娥三号年12月2日发射,12月14日实现月面软着陆。“小飞”顺利回家,是中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再入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探月“回”的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

为“小飞”顺利着陆,四子王旗边防大队干警们已经全部停止休假忙碌了1个多月。他们在现场举起“神舟家园,嫦娥天地”的条幅,为中国的航天事业送上草原人的祝福。

◆神舟家园嫦娥天地

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样品安全降落在雪野茫茫的四子王旗草原,据当地人武部同志介绍,返回器就落在阿莫乌素嘎查赵永*家的牧场上。此刻,冰天雪地的四子王旗草原沸腾了!

太空23天,“五姑娘”顺利平安地如期归来!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探月采样返回的航天大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这也是人类相隔44年再度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内蒙古日报记者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在直升机打出的光束下,体积只有神舟飞船约七分之一的嫦娥五号返回器静静躺在四子王旗草原厚厚积雪的臂弯里。当日凌晨四子王旗草原呵气成冰,落区平均积雪雪深13厘米。

无论在核心区还是在外围,只要有1%的落点可能,我们就要按照%的落点可能和%的信心决心准备和备勤。四子王旗人武部*委说。

中国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笃定坚实的拥抱着星辰大海,也就是在这样一步步踏实的奋斗中,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敦煌壁画中走出来,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航天器起飞着陆的良港

如今,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66年,也形成了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发射场格局,取得了以卫星上天、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为代表的巨大成就。

60多年来,伴随着人造卫星、神舟飞船、探月工程的步伐,内蒙古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飞天梦贡献力量,并一次次见证着祖国航天事业的飞跃。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从未停歇,中国的星际探索正在走向更浩渺的星空,内蒙古作为许多航天器起飞着陆的温暖母港,会继续守护和见证中国航天事业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据相关报道,中国航天今年全年计划安排发射任务60余次,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空间站计划实施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等6次飞行任务。还将发射环境监测卫星、高分卫星01A卫星等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启动论证深空探测国家实验室等系列建设系列任务;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推动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建设。

未来五年

中国航天将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一是将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二是行星探测工程将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三是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四是建设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体系,健全空间环境治理体系能力。

策划:李霞

监制:李中锋

记者:李霞

摄影:王晓博汪江波

新媒体呈现:孙静华*静

资料来源:部分图片来自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历史资料、新华社等

来源:内蒙古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飞天梦的温暖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