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退房令红线令大犀牛袭来,专家20
TUhjnbcbe - 2024/4/1 16:50:00

房价究竟是高是低?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比如,大城市的豪宅,光是验资,就要上千万,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对房产的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这套房子,还有升值的空间。但对于那些没房的人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中型城市,一套房子最少也要几百万,很少有家庭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因为他们要买房子,一般都是要抵押的,而且还要考虑到首付和每月的首付,所以,他们要谨慎。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种主观预期,房价的上涨和下跌并非由个人意愿决定,而是与楼市周期和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的。因此,要准确把握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如果我们一般人不懂,那就听听专业人士的解读吧,在专家眼中,“退房、红线、大犀牛”三大利好将至,年的房价充满想象,令人期待,但有一类人或迎来麻烦。

“现在是撤退的时候了”,从数据上来看,随着城市化和人口的增加,房价上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是逆向发展,那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停滞,甚至会倒转,现实也是如此,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创历史新高,达到近16万亿元,但销售面积比年要低,虽然降幅小,但它代表了一种趋势,若无意外的话,这两年就是房地产销售面积的顶峰。

李嘉诚的一句名言,就是“人人都想走,谁也走不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成功地从赢利的市场中抽身,就必须在最好的时机。

据中国证券交易所消息,在全国退房令的影响下,国家电网称将“从传统的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中撤出”,并将重心放在了自己的主业上。无独有偶,中国航空公司表示将会“清除无效的房产,从房地产行业撤出”。另外,中国重汽也在进行相关的工程转移,而国有企业如物产集团也在加速撤出房地产市场。

事实上,从年开始,中央就对78家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央企进行了限制,但是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今天,16个央企依然保持了自己的经营。就算是万科的创办人王石,也曾说过,这十年是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由此可见,如果可以的话,没有人会想要将这块肥肉拱手相让。但今时不同往日,此时一些央企、国企能够迅速撤出房地产市场,也是与房地产市场走上了低谷的道路。

如果说“退房令”是一种预感,那么最近的“红线令”就是一记重拳,而且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近日,有关“红线令”的新闻让部分开发商焦躁不安。首先,有一些媒体的传言,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中的许多投资者,都听到了“三道红线”的新闻。随后,在八月二十日,住房和建设银行联合举行的房地产企业讨论会上,提出了对重点房地产企业进行资金监管和融资管理的规定。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这并非偶然,而是政府对地产公司的融资有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红线令”,有业内人士粗粗地统计了一下,家挂牌房企中,超过一条红线的有60家,超过两条红线的有45家,超过三条红线的有51家,也就是说有70%的上市房企会受到红线影响。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未上市的中小地产公司的融资杠杆都要高于上市公司,如果这条红线被实施,那么对于大部分中小地产公司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对于地产商而言,生存的愿望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他们的选择却是十分有限的。在业内专家眼中,福晟的卖身、泰禾的债务违约绝对不是一个特例,在紧缩的资金压力下,地产公司要想继续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加速销售,收回资金”。由于“销售回款”通常占据了开发商50%的资金比重,只要将“销售回款”活起来,就有一线生机。

不难理解,从现实情况来看,政府已经将消费贷款、经营贷款等购房资金的缺口都给堵上了,而疫情期间积累的购房需求也被“释放”七七八八”,再加上这几次的座谈会,年这个传统的“金九银十”恐怕要泡汤了,留给开发商们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降价,而销量的高低,就看他们的打折程度了。

“听、听、听、听”,中央银行高管们高呼“楼市泡沫是最大的“灰犀牛”,对金融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并发出了清晰的信号。

房地产究竟有没有泡沫?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知道。从数据上看,中国人的资产超过70%都是在房地产上,而深圳和深圳的房价收入比率一般在30-5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不吃不喝,要花30-50年买一栋中型的房子。另外,关于房屋空置率,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财务研究中心的报告,一线城市的空置率都在2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上的5-10%。根据以上的数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有泡沫的。

从央行行长、银保监董事长郭树清最近在《求是》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楼市泡沫是最大的“灰犀牛”,对金融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也说明了:为何最近几个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都在强调“保持稳定、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房地产金融”。就像一位大佬说的那样,房地产的泡沫只能被烫,而不是被戳破,因为它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一旦被戳破,就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威胁。

房地产的冷热,房价的涨跌,政府有很多种办法,但关键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是什么意思?

党报《经济日报》在八月二十五日的《土地和房地产市场须稳字当头》中作了阐述,其中着重指出,“各地方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继续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历史经验证明,房地产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在长远来看,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可见,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各项调控措施都是为了“稳”。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未来房价上涨的希望很渺茫,但“退房令、红线令、灰色犀牛说”三大新闻将会打破,房价或将迎来历史性的拐点,这或许是刚需们乐于见到的,但对于炒房客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1
查看完整版本: 退房令红线令大犀牛袭来,专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