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顶层召开会议,强调“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据说,该配套措施也许会包含对三娃家庭房产的支持。有专家还表示给三娃家庭半价买房的优惠。
而3天前的5月27日,呼和浩特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呼和浩特全市常住人口是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人。
一个是国家大政方针,一个是本地数据,呼和浩特人似乎有点猝不及防,但是一切其实都在情理之中。而且,似乎,呼和浩特人口数据里,还隐藏着生娃买房的密码。
1.流动人口和人口增长相差无几?
在呼和浩特人口数据上,内蒙古财经观察发现了一组有趣数据:呼和浩特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人,增长54.95%;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人,增长91.88%;流动人口增加人,增长46.30%。
对人户分离和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解释分别为,“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对比六普数据,我们会发现,呼和浩特人口增加了人,流动人口增加了人。两个相近的数据似乎说明了一点问题。
为啥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样?诸君都是有“身份证”的人,常识告诉我们,没变更户口登记却属于流动人口,要么是在呼和浩特有好几套房,要么是在呼和浩特当了打工人。
具体是怎样的,七普没有具体提及,我们也不好妄自揣测。
2.三口之家“不完整”,三娃是否扭转乾坤?
此次呼和浩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还有一组数据和三孩政策有关。
整个呼和浩特全市共有家庭户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41人。也就是说,所谓的三口之家已经不完整。
这里还有另外一份数据:年呼和浩特市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在摸底调查中,呼和浩特有例家庭有生育二孩意愿,而到了年6月30日,呼和浩特市累计只有例申请生育二孩,其中例获批并发放了生育服务证,出生的仅有例。
单独二娃未出现“井喷”,三娃的到来是否能够扭转乾坤呢?呼和浩特的生育意愿,其实夫妻双方说的并不算。
某房地产机构数据显示,年,呼和浩特房价收入比在全国百城排名第76位。房价收入比是9.6。也就是说,呼和浩特人要买房的平均时间至少9年半。
该数据的准确性暂且搁置。而内蒙古本土媒体做的统计是,呼和浩特的年平均工资是元。而呼和浩特今年1月份的房价均价是每平米元。以一套平米的住房计算,要买房需要不吃不喝17年。
3.60岁老人比孩子多了14万,啃老还是生娃?
关于呼和浩特七普数据还有一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