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住在大召附近的老呼市人可能还记得,曾经在玉泉井医院,除了治病救人,医院还是呼和浩特首家由医院,这对当时呼和浩特的医疗进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期《玉泉故事汇》就让我们跟着老照片,一起来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03:31医院是由晋商出资建设的
要说医院,得先从它的创始人何秉如说起。何秉如是天津人,从北京的军医学校毕业后到山东的地方部队担任军医。年,何秉如辞去军医职务,投奔了他在呼和浩特的朋友周保久,当时的周保久也是一位西医大夫,便让何秉如在自己的西医私人诊所里看病,诊所的规模不大,设施也比较简陋。
△医院旧照一日,大盛魁的一位账房先生自杀。好在何秉如将人抢救了过来,大盛魁的总经理段履庄因此非常感谢何秉如,为了帮何秉如实现医学抱负,出资一万多元帮何秉如建立了医院。
医院位置在旧城最繁华热闹的商业区,大召前街的路东,也就是玉泉井的旁边,旁边隔着不远还有德泰玉药店和玉泉酒楼。当时的医院分南北两个院子,三十八间房,占地一千多平方米。设置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比比利时天主教医院还早了6年,可以说是呼和浩特首家由医院。
△医院旧照相传“共和”与孙中山有关
医院取名“共和”,是因为当时中国正处动荡的历史时期,何秉如为了拥护孙中山先生,借以抒发他拥护“共和”的心愿。据老人们相传,医院门楼上方,四个引人注目的砖雕大字“医院”,就是孙中山先生的笔迹。
△医院旧照医院对呼市医疗事业的贡献
何秉如建立的医院对呼和浩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何秉如免费开办了归绥医学传习所,讲习班一共办了三期,有一百二十个学员。除了讲习班,医院还有助产士的专门培训机构。
不仅是白天,晚上也有不少人敲医院的门,希望何秉如大夫能出诊到家里进行救治。
子承父业为了呼市的医疗事业
年,何秉如先生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何秀安接起了父亲的班。年,何秀安大夫停止了医院的私人经营,将医院的诊疗设备无偿转交给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医疗机构,进行国家的统一管理。自己则接受政府的邀请,医院(医院)工作,医院的旧址在今天民族商场的马路对面。
△何秀安大夫△何秀安大夫与夫人内科大夫王法妤当年,呼和浩特的首次肝脏穿刺手术和心导管手术,就是在何秀安大夫的主持之下开展的,这也为呼和浩特医疗事业创下了多项第一。
医院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对呼和浩特医疗事业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现在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复刻了当年医院的微缩景观,大家可以到这里去感受下曾经医院的风貌。
玉泉故事汇,每周一期
《玉泉故事汇》第二季节目内容在玉泉区新闻网、新华网玉泉区频道,“活力玉泉”、“巨呼市”等新媒体矩阵平台以每周一期的频率推送,欢迎大家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