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的下班路上:
实际的下班路上:
7月19日,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等机构,共同发布了《年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针对我国城市地面公共出行、城市道路交通、高速公路运行三个方面,通过不同的评价指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扫描和诊断。
这里能量君选取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排行榜和各种“最”,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第一堵!北方城市包揽余下九名
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堵还是不堵呢?光堵不算,堵车也要比个快慢!
高德地图监测的50个主要城市结果显示,重庆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1.,平均车速24.95km/h,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本季最高。
本季十大堵城依次为重庆市、哈尔滨市、北京市、长春市、呼和浩特市、大连市、济南市、沈阳市、兰州市、西宁市,前十城市中9个位于北方。
南京人更愿意绿色出行北京人更愿意公交地铁出行
《报告》首次发布“绿色出行意愿指数”。那么,用什么指标来反映一个城市的人民是不是更偏爱绿色出行呢?
简单来说,高德地图记录了用户在进行导航时,选择各类出行方式的次数,按照百分比处理后,得出各城市的“绿色出行意愿指数”。指数越高次数越多,认为当地人民更倾向于某种出行方式。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公交/地铁、骑行、步行出行意愿指数最高,尤其是骑行出行意愿指数相比其他两项表现较好。兰州、西安、上海、北京、武汉、厦门、长沙、杭州、南昌依次排名前十,南方城市占7成。
就北京而言,自行车专用道开通后,骑车时间低于驾车和公交出行。数据显示,高速开通后,从回龙观区域骑行到上地区域、早上6点至上午10点时段,各出行方式平均花费时间:
自行车,26.90分钟,公交,52.16分钟(含步行换乘时间)驾车,30.92分钟。
从6月工作日该时段的出行趋势来看,公交地铁出行时间最为稳定,驾车波动最明显时间可靠性相对最弱。
此外,南宁“骑行出行意愿指数”排名第一,兰州“步行出行意愿指数”排名第一。
广州交通健康指数最低晚高峰TOP道路全部拥堵
广州在“交通健康指数”排行中垫底。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广州交通健康指数最低,为51.83%,相比而言交通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余排名前十城市分别为贵阳、北京、深圳、重庆、西宁、西安、上海、兰州、哈尔滨,TOP10中南北方城市各占一半。
(广州珠江)
除此之外,监测广州最拥堵的两百条道路发现,本季相比一季度,广州的“畅通”状态道路明显变少,早高峰“畅通”状态比例从上季度的36%下降到8.5%,其中“拥堵”状态上升比例较高。
晚高峰来看,上季度“缓行”状态最多,但到了本季度时,这两百条道路全部变为“拥堵”状态。
在工作日,天河区及海珠区拥堵从“整体畅通”变成“整体缓行”,变化较突出,全区拥堵程度整体上升;而休息日中,荔湾区及白云区拥堵从“整体畅通”变成”整体缓行”,变化较突出。全区拥堵程度整体上升;工作日较休息日拥堵严重。
超大城市公交出行深圳人民“最幸福”
在衡量公交出行是否幸福的指标中,有一个指标最为有趣,即,“行车速率波动率”。频频刹车,时快时慢的搭乘体验,乘客怎么可能“幸福”呢?这一指标的设计,可谓相当机智了!
《报告》从监测的50个城市中,选取了公交信息化程度较高的21个城市进行分析,发现年二季度,宁波的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最高,达到85.05%,与正理想值最接近。
深圳在超大城市中“幸福指数”排名第一,天津在特大城市中的“幸福指数”排名首位。
(深圳平安大厦)
“幸福”东莞!坐公交不比开车慢!
“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车速比”是公交出行幸福指数的另一指标,这个指标设计得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在一个城市里,搭公交不比开车慢多少,人们对于购车的意愿相对更低,人民的生活成本和城市的拥堵状态那可是两边收益,总体下来,当然更幸福一些了。在“幸福”的这个单项排名上,东莞第一!
此外,在研究范围内的城市中,二季度东莞市核心区内的“社会车辆-公交速度比”最小,小汽车速度是公交的1.倍与上季度基本一致。东莞、长沙、绍兴3个城市的“速度比”小于2.。
这意味着,在高峰期、这些城市核心区内的公交出行用时与小汽车的最接近。
(常年爆堵的虎门大桥,在《报告》中显示,从南沙大桥开通后,节假日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