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手机靓号买卖藏风险代理商层层加价,用
TUhjnbcbe - 2024/9/14 1:02:00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手机“靓号”买卖藏风险:代理商层层加价,用户信息或被泄露

最近,一些手机用户在办理“靓号”有关业务时遭遇套餐捆绑、诈骗犯罪等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手机“靓号”买卖背后渐已形成一条灰色利益链,哄抬价格的同时也带来不少使用麻烦和安全风险。有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一方面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尽快出台完善市场管理规范,并积极引导消费者理性看待手机号码。

号码莫名“被靓号”

过户转网限制多

近年来,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与生活办公必不可少的工具。有的运营商刻意规避“工信部禁止运营商买卖手机号码禁令”,一些消费者却因为手机号码被运营商选定为“靓号”而遇到不少麻烦。

——有运营商规避“工信部禁令”变相销售“靓号”。目前我国施行的《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中要求,电信经营者“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然而,工信部出台《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10余年以来,屡禁不止的“靓号”收费和变相收费、加价等现象不断侵害手机用户权益。

此前,北京联通曾采取“拍卖预存款+承诺最低月消费金额”的方式来间接“销售”靓号,被指以此销售手法来规避工信部禁令。也就是说,靓号的选号是免费的,北京联通将拍卖金额全部作为靓号预存款,在号码开户后一次性到账,仅可作为话费消费,不可清退为现金,且需要承诺每月最低消费。

——部分用户对“靓号”协议不知情。一些手机用户反映,开卡时运营商并未提前告知自己的号码存在“靓号”协议。一名吴姓联通用户在工信部部长信箱留言称,自己办理手机号码时没有签过任何关于“靓号”的协议或合同,与联通客服人员沟通取消10年最低消费无果。他说,开号时没见过协议内容,问及“靓号”协议规则是怎么制定的,工作人员告知是根据相关部门相关法规制定的。

一名石家庄电信用户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说,其年9月办理一张手机卡用于宽带及电视业务,缴费期间却发现手机号成为每月最低消费元的终身“靓号”。“办理业务时没人告诉我这些信息,电信公司说我签过字,我说没有签过字,让他们提供单据对比签名也不给提供。”

——一些号码被追认为“靓号”。有消费者反映,运营商在未经其本人确认的情况下,对其使用的普通手机号码加收“靓号”套餐费。今年1月,四川省德阳市一名电信用户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说,其手机号码开卡时仅为普通号码,年办理过户时被要求签订10年使用协议,电信公司称该号码已被内部系统追认为“靓号”,但并未通知或征得用户本人同意。一位莫姓移动用户称,其年办理号码时未被告知或签订任何最低消费合约,但在年4月突然发现每个月有元的最低消费,想取消该条款却被移动公司以“靓号”为由拒绝。

——号码过户、转网等被捆绑最低消费。近期,北京联通用户吕先生想将自己的号码过户给好友,去营业厅办理过户业务时,却被要求继续购买2年的捆绑套餐。吕先生说,他已经按照运营商的“靓号”规则使用2年,不理解为什么过户还需重新购买套餐,这完全是霸王条款。

去年6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名联通用户反映,年开办手机卡时工作人员告知其号码属于优质号段,两年内有月最低消费,到期后可随意更改资费。“可我现在用的套餐是每月69元,运营商仍收取我每个月元的最低消费。”该用户说,当其想办理携号转网时,却被运营商告知号码要用到年,否则必须缴纳违约金。

“靓号”买卖潜藏风险

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

记者调研了解到,在利益催使下,“靓号”买卖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代理商和“黄牛”层层哄抬“靓号”价格,搅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引发了安全风险。

——“靓号”买卖催生灰色利益链。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运营商不能直接收取选号费,许多“靓号”便在网上号码买卖平台交易,一些人蓄意囤积号码、高价炒作,形成了一条从运营商、各级代理商到消费者层层加价的利益链。今年2月安徽淮北中院审理的一件案件中,市民王某以10万元通过中间人购买“靓号”并成功过户,但当时“靓号”原持有者正服刑关押,不可能在营业厅办理过户业务,法院最终判决将号码恢复给原持有人。

记者在淘宝网上随机联系了两家店铺客服,均被要求添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机靓号买卖藏风险代理商层层加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