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雯瞭望智库观察员1病毒能否被消灭?一个共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曾指出,彻底消灭危险的病毒是需要明确前提的。首先,它只会在人类世界传播和潜伏;其次,不会产生无症状携带者;第三,我们不会从自然界继续获得新的危险病毒。迄今为止,全世界真正实现清零的病毒只有天花病毒。另一个接近彻底消灭的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截至年,全世界仅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仍有新发病例,发病人数不足30人。那么,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会消失吗?《自然》杂志曾向位免疫学家、传染病专家以及病毒学家发放问卷,询问他们对新冠病毒的看法。近九成科学家认为,病毒会从大流行转为局部流行——它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会在这颗星球的不同角落轮番出现。在国内,不少专家在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期也表达过类似观点:早在年2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就提出,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疾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今年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病毒走到今天,没有证据表明它将消失。“很可能将会和人类共存,就像流感一样,而且还会出现新的冠状病毒”。5月,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慢慢降低,它与人类的长期共存将成为可能。年8月,王立铭在《生命科学·巡山报告》中提到,“我们需要客观看待一种可能性,即新冠流行无法像SARS疫情一样被快速消灭,反而可能类似一个长期流行的‘大号流感’。”......可以说,“与病毒共存”确实是科学界的共识。所谓“流感化”,其实是人类在面对无法清除的病毒时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结局。普通人依靠自身免疫力或流感疫苗即可预防或康复,重症率低,不会造成医疗挤兑,也无须进行隔离和筛检。但就新冠病毒目前特性而言,“流感化”为时尚早。据专家分析,目前新冠与流感还有很大不同。它不具季节性,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也一样可以暴发;从传播效能上来看,德尔塔毒株几乎已超过流感;在致病率和病死率方面,新冠也远远高于流感。此外,流感至少流行了年,加上每年的疫苗接种,人群才具备了广泛的预存免疫,而新冠现在的预存免疫还差得太远。2国内疫情到了什么阶段?总体可控世卫组织和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近期联合发布的疫情报告中指出,德尔塔毒株将在未来几个月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目前,我国广州、深圳、东莞、瑞丽、南京、郑州、扬州等地已与德尔塔正面交锋。8月10日,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官黎坪街道,医务人员给居民做核酸检测取样。严格防控之下,为何还会出现多地感染?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认为,“这波疫情,毒株是在某一个节点上发生了一个超级传播。”就是说,一个人传了多个。可能是10多个,可能是20个,有的情况下甚至会有个以上。在多数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可控的。毕竟,并不是每一次、每一个链条上的传播都这么有效(一个人传六个、一个人传八个),所以“阻止超级传播是新冠防控的一个重中之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超级传播”?一方面存在个体主观因素,比如受感染者可能免疫缺损或有基础病,那它释放的病毒载量可能就更大,就可能够感染更多人。另一方面,在密闭空间、密切接触、人多的场合等特定条件下,也会造成超级传播。目前,全球疫情没有明显好转,实际上还是恶化的。而管好传播热点,就可事半功倍。今年6月,张文宏医生采访中也提到,“中国可以做到清零,不代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能做到。只要其他地方清不了零,那么这个病毒就会在世界上一直传播,流转。”连日来,各地已采取多项疫情防控措施:核酸检测、接打疫苗、应隔尽隔......据《财经·大健康》报道,本轮本土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已有19个城市启动全城或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涉及多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这波核酸检测的总费用已超19亿元。8月5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疫情总体形势可控,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就能基本得到控制。3现实问题防控难度显著提高变异病毒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使得本轮疫情波及范围大、人群面广,加上多个不同来源的输入病例导致本土疫情叠加,引起公众普遍担忧。在此背景下,疫情防控的难度显著提高。一份流传于网络的会议纪要显示,针对此轮疫情传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分析称,目前相比没有变异的病毒,德尔塔的防控难度要提升10倍,清零策略遭受挑战,清零难度很大。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