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内蒙古,在其他省份游客的脑海中,有几种固有的印象。
内蒙古的夏天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牛羊成群,蓝天白云下,健儿们草原纵马飞驰;冬天的内蒙古刺骨寒风,鹅毛大雪经常满天飞;想象力丰富的人,甚至想起昭君出塞的故事,茫茫塞外真是苦寒。
真正冬天的呼和浩特是什么样子呢?
11月上旬,我到了呼和浩特,本以为这里天气会比北京冷很多,自己棉衣棉裤包裹得很严实,但是下了高铁,感觉好像没有那么冷;呆了几天,发现初冬的呼和浩特,不再是记忆中冰天雪地的塞外,相反地,它是一座很有温度的城市。
首先,冬天呼和浩特比其他城市供暖早,北京常规是11月15日供暖,今年很多小区在11月7日开始供暖了,大家一片欢呼;而在呼市,每年冬季供暖10月15日开始,其他城市的小伙伴还在阴冷的房间里忍耐时,呼和浩特的屋里早已经是温暖如春了。
屋里暖和,那么屋外呢?冬天的呼和浩特,冷法和南方不一样。呼和浩特的阳光特别好,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天空瓦蓝瓦蓝的,哪怕有风的日子,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冷,是在表面的。
南方的冬天,没有很强的日照,加上冬日里时不时的阴雨,让北方的小伙伴感觉冷到了骨头里。因为屋里没有暖气,在家里呆着更阴,似乎还不如外边呆着舒服暖和。
现在,呼市的居民区,尤其没有风的日子,经常能看到聚在一起玩扑克的老人,有时候相隔不远有好几桌牌摊子,每个桌旁都围着观战的老伙伴,大家七嘴八舌,边斗牌,边斗嘴,让人感觉这城市很有烟火气。:)
冬天的气温低,正是呼市涮羊肉的黄金时节,现在虽然没有了草原美景,但是你可以品尝正宗的内蒙肥羊涮肉,热气腾腾的铜火锅摆上,肥瘦相间的羊肉片,沾着各种小料让人唇齿留香!我们吃过一家叫做“盛扬楼-杨氏铜锅涮”的涮羊肉,两人套餐才,这里的羊肉片不是那种切得薄如纸的羊肉,是实实在在的羊肉片,味道很赞,份量很大,吃到扶墙出。:)
来呼市,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羊肉烧麦,这里的烧麦不同于四川的糯米馅烧麦,呼市的烧麦,馅是羊肉大葱的。
讲究的烧麦,是特选的羊肉按照固定肥瘦比例(比例很重要,各家店都有自己的绝活),大刀剁成馅,按照顺序添加葱、姜、料酒等(具体配料每个店也有自己的讲究),按特有的搅拌方式拌好馅料,有的烧麦馆还要加上本地的鲜榨胡麻油,让馅的味道香到起飞!
再说烧麦皮的制作,也是考验手艺,呼市烧麦的皮儿,要薄如纸,但是薄而不透,皮的边都是褶皱,这样蒸熟的烧麦才像一朵花。
刚蒸熟的烧麦吃的时候要小心,容易烫嘴巴!不爱吃肉的朋友,烧麦吃几个也许会觉得腻,一般烧麦馆都会提供免费的茶水,有的提供醋蒜,还有小菜帮忙解腻,非常贴心。
来呼和浩特,一定要尝尝地道的蒙餐,“格日勒阿妈”是一家很出名的蒙餐店,很多名人曾经光顾,如果对价格在意的小伙伴,也可以选择其他性价比高的蒙餐店。冬天喝一碗热热的蒙古奶茶,吃血肠,甜奶酪馅饼,石头山烤肉......
总之,来呼和浩特,爱吃肉的小伙伴有福了!
如果想看景点的朋友,可以去大召逛逛。
夏天曾经熙熙攘攘的广场,现在都空旷了起来,只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很多鸽子叽叽咕咕地在广场觅食,人走近了,它们也不怕;老人们坐在木凳上晒着太阳,聊着天;大人领着孩子广场玩耍,孩子追鸽子,大人追孩子。
我们在大召的步行街溜达一圈后,也挨着老头、老太太,坐在木凳上休息,享受一个暖暖的日光浴,看着金灿灿的寺庙顶,想着生死轮回,大梦一场,心里变得特别平静。
自从高铁开通后,从北京到呼市2.5小时,没到过这里的朋友,冬日也可以来个周末2日游,吃吃当地的美食,看看边疆的风土人情。
有的呼市人留言说不喜欢这里,我想大概因着“爱之深,恨之切”的老理,越是在乎,越是觉得各种不顺眼,但是真的离开,似乎又无处可去,无计可施。:)
我是老陈,专注旅游业15年,如果你也爱生活,对旅游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