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驻村第一书记冯博——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年3月,市自然资源局选派冯博到武川县耗赖山乡南房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南房子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户籍人口户人,常住户人,低保户户人,五保户7户7人。作为*员干部,他冲锋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真蹲实驻,为南房子村各项扶贫*策的落地尽心奔走。两年来,在他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南房子绝对贫困已“清零”,实现了“村出列、人脱贫”的目标。
冯博入户调查摸底贫困户基本情况
冯博与贫困户核对信息
一、因地制宜培育产业,拓宽脱贫致富路子
南房子村地形以丘陵为主,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大村。冯博从南房子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培育产业,想方设法为村民增加收入。一是把“三到村三到户”扶贫资金打包入股到呼和浩特市蒙禾源食用菌有限公司,每年按照效益分红的形式为贫困户发放红利,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二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南房子村现有的25眼深井配套设施全部更新,亩耕地的地埋管道按照高标准重新铺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设施,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土地产出;三是积极引导村民适时调整种植结构,由过去单一种植小麦、莜麦等低产作物,向高产马铃薯、向日葵、玉米、南瓜发展;四是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土地流转、技术指导方面给予贫困户更多的优惠和帮助;五是依托县、乡农科教培训中心和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结合各村民小组产业结构分布情况,以及贫困群众从业方向和技能状况,组织贫困户参加设施农业、家庭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两年来通过产业扶贫使86户人贫困人口受益。
冯博入户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
冯博在田间地头工作
二、因户施策精准发力,提高扶贫工作实效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数量类别,这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前提。冯博牢牢把握这一工作关键,积极组织驻村工作队定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及动态调整工作,走村入户调查摸底,以户为单元,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文化程度、住房现状等情况进行精准识别,做好数据采集和信息录入,健全完善扶贫档案,最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人。并按照“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分批实施”的原则,对精准扶贫对象逐一制定了结对帮扶方案,落实了结对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因户施策、因人定法,认真落实相应的支持*策。两年来,冯博积极协调爱心企业为南房子村捐赠6.5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协调市自然资源局购买贫困户滞销的土豆10吨,切实为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
冯博与村委会干部铺路
冯博帮助贫困户搬运土豆
三、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切实改善村居环境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冯博把整治村容村貌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把过去泥泞的土路全部修筑成了水泥路,消灭了土坯墙、危旧房;每个自然村新建了公共厕所、卫生垃圾点;村委会新建了文化广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便民超市、*员活动室;整个行*村接通了自来水,通讯网络全覆盖,公共配套设施基本齐全。二是积极协调帮扶企业中建三局,投资80多万元建设公共浴室一座,修筑混凝土漫水桥2座,安装路灯80盏,满足了村民卫生需求,方便了群众出行,使农副产品运输有了快捷通畅的通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村阵地建设,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及便民服务中心,让村民少跑腿少跑路。三是实行了各村各户“门前三包”制度,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奖惩制度,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铲车1辆,设立垃圾堆放点15处,为村民发放手推车辆,使全村环境卫生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
冯博说:“两年来虽然瘦了20多斤,但我的心血没有白费,看到南房子村乡亲们走上了稳定致富的道路,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如今,南房子村如期摘掉了“穷帽子”,唱响了“致富歌”,冯博还是一如既往的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用责任和担当践行着驻村第一书记的初心和使命。
本期编辑:赵伟*
本期责编:杨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